专题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体育 > 体育要闻

赛事流量变消费增量,贵州打出“体育+”王牌

篮球击地的声响、观众呐喊的声浪与芦笙的悠扬旋律在台盘村的夜空交织。10月17日晚,当全国“村BA”总决赛的比分最终定格,台江县台盘村篮球场瞬间沸腾。6天的赛程,观众们在这个篮球场见证了全国14省16支农民球队的36场精彩对决。

这样的热烈场景在贵州乡村已成常态。从榕江“村超”足球场到三都“村马”赛道,一批扎根乡土的体育赛事正成为激活贵州消费市场的强大引擎。今年上半年,贵州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长8.2%,旅游总花费增长10.6%,赛事引流效果显著。

榕江足球传统可追溯至20世纪40年代,台江“农忙晒谷、农闲打球”的传统延续至今,三都水族世代养马赛马的习俗焕发新生,这些赛事之所以持续走红,正因深植民间土壤,与当地人的生活血脉相连。

赛事魅力远超越竞技本身。在榕江,“村超”已从单一足球赛拓展为非遗展演、特色美食、乡村旅游的综合性文化活动,游客白天在赛场欢呼,傍晚聆听侗族大歌,夜晚品尝特色美食,从匆匆过客变成流连忘返的旅人。今年上半年,榕江县餐饮住宿收入突破8亿元。

这番繁荣景象离不开群众自发与政府护航的良性互动。榕江掀起“我为村超做点啥”的头脑风暴,11.68万群众参与非遗表演,885支特色啦啦队巡游助阵。政府秉持“不上场始终在场”理念,专注规划协调与安全保障。

不只体育赛事,时尚赛事也“破土而出”。在凯里,政府助力“村T”走上苗侗风情园,村民身着盛装、手持美食,化身自信模特。短短一年,“村T”全网流量突破120亿次,为凯里吸引游客50余万人次,创收2.5亿元。

更令人欣喜的是,这些赛事正在重塑乡村文化自信。“村BA”以纯粹的“村味”持续破圈,从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出发,将体育热情转化为乡村发展动力。这场根植乡土的赛事如一颗种子,在更广阔土地上生根发芽,搭建起连接乡村与城市、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经济平台。

从赛场到市场,从流量到“留量”,贵州“村字号”赛事搭建起文体旅融合的桥梁,开启乡村振兴新路径。放眼未来,贵州计划到2027年培育10个国际影响力品牌赛事,打造10个文旅体特色标杆项目,那些运动的身影、挥洒的汗水将绽放更大的笑容。
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 王丹灵

【举报】责任编辑:三石-NB33102

  • 微笑
  • 流汗
  • 难过
  • 羡慕
  • 愤怒
  • 流泪
相关新闻
外链
外链

举报邮箱:qianxun162@163.com
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15519583885